新冠疫情升溫 醫界籲編特別預算

端午連假後,單週將超過6萬人確診新冠肺炎。圖爲民衆近日到診所接種新冠疫苗。(本報資料照片)

新冠疫情來勢洶洶,端午連假後,單週將超過6萬人確診新冠肺炎,直到8月將超過171萬人次。10個醫療團體昨發表聯合聲明,要求衛福部儘速編列防疫特別預算,並呼籲民衆不要有症狀就衝急診。

疾管署預估,新冠疫情在6月底、7月初到達最高峰,每週將有超過20萬人確診。疾管署發言人羅一鈞表示,端午連假期間天氣好,出遊民衆多,過去7天確診人數將超過6萬人,較前一週增幅近5成。

臺北市議員侯漢廷發文指出,「衛福部預估未來會有181萬人染疫?寬鬆算算有81萬份藥量,但仍有100萬人沒有藥?」羅一鈞強調,推估5月底至8月初新冠就診總人次可能達到171萬,並非181萬,且藥物僅用於重症高風險患者,約佔所有新冠陽性民衆2成,此波疫情最多32萬人會用到,而目前抗病毒藥物庫存有47萬人份。

臺北市、新北市等6縣市醫師公會,以及臺灣家庭醫學醫學會、中華民國基層醫療協會等10個醫療團體昨發表聯合聲明,要求衛福部充足快篩、藥物供應,並儘速編列防疫特別預算,因應隨時爆發的疫情,也呼籲民衆就醫應分流,不要動輒衝急診室。

醫師公會全聯會常務理事長王宏育表示,這一波疫情高峰落在暑假,應恢復或提高施打疫苗的費用,讓更多診所可以施打疫苗,但疾管署經費不足,1年半前大砍施打疫苗的補助費用,降低基層診所的服務意願,65歲以上民衆接種疫苗的比例自然不會高。

王宏育說,過去幫病人做一次新冠快篩檢查給付300元,現在給付150元,而醫用快篩成本100元,護理師還要冒着被傳染的風險,政府應好好思考恢復以前的給付,並非要求醫護人員無償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