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環境法典重大創新:將綠色低碳發展獨立成編

來源:法治日報

□ 說法典

□ 呂忠梅

生態環境法典的編纂工作自啓動以來就備受矚目。生態環境法典草案將“綠色低碳發展”專門設爲一編,引發國內外廣泛關注。

將綠色低碳發展納入生態環境法典草案並獨立成編,實現了發展模式與生態保護的體系整合,體現了生態文明建設的時代要求,爲全球環境治理提供了協調發展與保護關係、促進實現可持續發展的中國方案。

賦予生態環境法典“發展轉型促進法”新功能

繼續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必須正確處理好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保護的關係、重點攻堅和協同治理的關係、自然恢復和人工修復的關係、外部約束和內生動力的關係、“雙碳”承諾和自主行動的關係。這是黨在新時代新徵程繼續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行動綱領和科學指南,也是編纂生態環境法典必須貫徹落實的新要求。

按照目前草案各分編的設計,規定“污染防治—生態保護—綠色低碳發展”,形成“污染控制—生態恢復—發展促進”的閉環邏輯,突破傳統的“生態環境保護”與“經濟社會發展”分立的線性思維,協同推進減污、降碳、擴綠、增長,實現了價值尺度的根本轉變,折射出我國生態文明建設進入新階段的深層邏輯。

將綠色低碳發展納入生態環境法典草案並獨立成編,迴應新發展階段對生態文明建設提出的更高要求,突破“環境問題應對法”的傳統定位,賦予其“發展轉型促進法”的新功能,是爲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中國式現代化提供法治軌道的具體行動。

建立國家戰略佈局與法律規範銜接新機制

生態環境法典編纂,旨在落實憲法規定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目標。

在“五位一體”總體佈局中,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和生態文明建設互爲條件、相互促進,形成了內在的互動關係。作爲一個有機整體,經濟建設是根本、政治建設是保證、文化建設是靈魂、社會建設是條件、生態文明建設是基礎。

建設生態文明,關係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生態文明建設牽涉方方面面,貫穿於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的全過程和各方面,單獨從某一生態環境要素或某一領域推進,難以從根本上解決問題,需要構建更加具有整體性、協同性、包容性、持續性的生態環境治理體系。

將綠色低碳發展獨立成編,是站在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佈局的高度,創建憲法規定的國家目標實現機制,將國家綠色低碳發展和應對氣候變化的政策轉化爲法律規範,實現國家戰略與法律規範有機銜接的重大安排。

以法典編纂促進生產生活方式內源性變革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把生態文明建設作爲關係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根本大計,決心之大、力度之大、成效之大前所未有,美麗中國建設邁出重大步伐。但與此同時也應當看到,我國生態環境保護結構性、根源性、趨勢性壓力尚未根本緩解,生態環境保護依然面臨複雜而嚴峻的挑戰。

生態環境法典草案將綠色低碳發展獨立成編,體現了我國生態環境保護外源性壓力趨緩、發展模式的內源性變革成爲環境治理核心問題的深層邏輯,提出解決生態環境問題的“治本之策”。

編纂生態環境法典,在現行清潔生產促進法、循環經濟促進法、能源法、節約能源法、可再生能源法和全國人大常委會有關決議等基礎上,結合現實需要,聚焦與生態環境保護密切相關的綠色低碳發展重要環節、重要領域,建立健全綠色低碳發展相關法律制度,填補應對氣候變化立法空白,標誌着我國環境立法從末端治理向全過程控制的根本轉變,是對工業文明發展模式的法律超越。

具體來說,將綠色低碳發展獨立成編,通過建立與污染防治編、生態保護編相互協同的法律制度規範,有效破解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二元對立大難題,落實環境與發展綜合決策,形成“協同推進減污、降碳、擴綠、增長”的體制機制,重構產業政策制定標準、平衡傳統產業轉型成本、激活生態產品價值實現、促進形成循環利用體系、推進經濟社會綠色低碳轉型,實現高水平保護與高質量發展的有機統一。

爲世界提供氣候治理的東方智慧和中國方案

在積極引領全球氣候治理的同時,根據發展實際,中國提出“雙碳”目標和“協同推進減污、降碳、擴綠、增長”的綠色低碳發展戰略,強調“以高水平保護促進高質量發展”的綠色發展新理念。

將綠色低碳發展獨立成編,突出強調人與自然的共生、共存、共控、共榮關係,要求人類將自身的需求融入自然進程之中,尊重生態環境的內在價值,以平等的觀念對待自然特別是其他生命體。將視野擴展到人類生產和消費體系來思考生態環境治理策略,創造以變革生產方式和消費方式來從根本上確立解決環境問題的新模式。

在生態環境法典草案中設置綠色低碳發展分編,一方面體現國家綠色低碳發展戰略,宣示實現“雙碳”目標是中國實現強國復興偉業的剛需;另一方面,結合中國國情,統籌考慮綠色低碳發展、應對氣候變化、碳達峰碳中和等方面法治需求,填補法律空白,表明以中國方案引領全球生態環境治理的法治立場與態度。

可以說,“綠色低碳發展”獨立成編的設計,代表了世界環境法典編纂的最新發展,必將引發環境法典編纂的中國轉向,並引領全球生態環境治理新方向。在人類文明轉型的關鍵節點上,中國通過生態環境法典編纂構建起協調生態安全與發展權益的新型制度架構,爲全球環境治理貢獻了中國智慧。

(作者系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全國人大環資委副主任委員、中國法學會副會長。本報記者朱寧寧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