僑委會大開「學工」之門?委員長徐佳青:臺灣要走向移民國家
強調很多事「要自己來」,僑委會委員長徐佳青對招募僑生充滿自信。 謝佩穎攝
【文/伍芬婕;圖片/謝佩穎攝】
我是來自民間的,我不會隱瞞事情。「3+4」產學攜手合作僑生專班是僑委會自己執行,可以很快抓到第一線的問題。2023年我全面接管以來,開始一個一個把螺絲鎖起來。
一個大問題是學生的語言程度。今年9月的第一批新生,第一個學期全部都要留在學校,完整上完課,通過我們的第一階段測驗,纔給他去實習。我們跟學校講好,因爲上課沒有收入,第一學期雜費先積欠,未來慢慢繳。
第一學期不實習,先好好學語言
目的就是學生要有華語文能力測驗A1的程度。2020年迄今,僑委會已開發10個語系的雙語教材。上學期起,我們要求一個學校至少要派兩個老師來上僑委會的課,就是爲了9月這批新生。我們希望這批老師上完課後,教出來的學生程度比較好,實習跟學習狀況比較好,就能有一個正向循環。
有些國家對未成年孩子出國比較審慎,配合他們,印尼與菲律賓的專班申請年齡從16歲提高到18歲。沒辦法來這兩年,我們也提供這些孩子線上與實體的華文研習營,使學生來臺適應力比較好。
專班接下來的預算會增加很多,我知道現在全套措施都要準備好,從源頭就要鎖好。因爲我不相信學校的品質,我知道很多是活不下去的學校。你的配套措施要夠,不能讓學校亂來。
抓到仲介,一定裁班、裁人
現在僑委會招生一點都不困難。我都警告學校,只要給我抓到你有在做仲介,我一定會裁班、裁人,我沒有在客氣的,因爲不要學生受到剝削。仲介要利,你去做移工就好了。
我只要去雙語網路公告,加上原有的人際網絡,留臺校友會、臺商會等等,我們都有拜訪,讓他們知道可以互利互惠,不怕招生數不夠。去年已經接近1萬人要爭取5000個名額,最後被迫加到6000。慢慢已經可以挑學生了。
接下來,我的棍子要上去,僑委會一定會考覈。第一步華語程度,然後畢業率,這些都會列入未來覈定班數的基本指標,要汰弱扶強。
未來,華語程度不夠,不要讓你來。下一步,華語都不錯、但成績不好,我還不讓你來。我當然要精益求精。以前撿到菜籃的都是菜,現在我挑好的學生來,當然要求學校。一步一步,一直鑽研改善。
臺灣要走向移民國家
我沒有辦法爲以前負責,我要爲以後負責。這些「3+4」學生的學習成績,不會比4年的差,因爲他們年紀更輕,適應力反而更強。再5年後,你可以應證我的話。
這個政策是,臺灣要走向一個移民的國家。因爲從蔡英文總統開始,我們已經意識到臺灣要面對的挑戰,不是單純用移工來解決人力不足的問題,而是整個國家的內需。人口結構,單純鼓勵國民自己生產,已經來不及了。
我們是用一個務實的態度,多管齊下。你移工也可以很大量,就是讓仲介賺飽飽而已,是好到誰?我的政策目標是,這些人將來都要成爲國家的一份子,這纔是我的真實目標。
我從年輕培養他,我讓他有一技之長、有專業學歷。我讓他留在臺灣工作,然後在這邊落地生根。他將來是我們的一份子,因爲我們永久居留權都要放寬。那你覺得移工的移民比較好,還是學生的移民比較好?
【延伸閱讀】
臺灣變學工之島?僑生成「變相外勞」,還被當中後段私校救命稻草
臺積用頂大碩士「顧機臺」很浪費?這就是英特爾永遠追不上的關鍵
40歲後腹部脂肪怎麼消?4個簡單運動,輕鬆瘦小腹
【更多內容請見《天下雜誌》818期;訂天下雜誌電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