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專家:美國的對華戰略必須改變

參考消息網10月1日報道 美國《外交政策》雜誌網站9月24日發表題爲《華盛頓的對華戰略必須改變》的文章,作者是美國安達保險集團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美中關係全國委員會董事會執行副主席埃文·格林伯格。全文摘編如下:

過去40年,我在包括中國在內的亞洲各地開辦和經營企業。在這期間,我目睹了美國對該地區的態度在一任又一任總統執政下的變化。過去十年,華盛頓兩黨優先考慮的問題越來越趨同,即保護美國工人免受全球競爭的影響。在此過程中,美國戰略界開始熱衷於將美中競爭視爲一場新冷戰。

這種新興的正統政策觀念是錯誤的,而且適得其反。美國的下一任總統應該重新調整亞洲政策,在推動地區經濟一體化的同時加強威懾。如果沒有這樣的轉變,美國的領導地位和利益就可能面臨削弱和損害。

美國和中國都是大國。它們對國際體系的未來有着截然不同的看法。但與冷戰時期不同,華盛頓和北京處在唯一的國際體系中,它們都在爭奪更大的影響力。

冷戰期間,蘇聯是一個被孤立而資源豐富的經濟體,它的工業和經濟實力從沒有接近過美國。相比之下,中國深深融入全球經濟。中國在全球經濟中所佔的比重,即便蘇聯在其鼎盛時期也相形見絀。中國是1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最大貿易伙伴。

美中兩國經濟高度相互依存。儘管近年來採取了減少相互依存的政策,美國對可能有助於中國軍事進步的軍民兩用產品也採取了控制出口的政策,但兩國最近每年的貿易額仍接近7000億美元。

通過密集的全球價值鏈,兩國領先企業的關聯仍然盤根錯節。

這種相互依存的深度並沒有限制華盛頓捍衛關鍵利益的要求,反而提高了這種要求。美國對中國經濟的敞口程度需要華盛頓動用一切可用的工具來保護知識產權、防範通過間諜活動獲得軍事或經濟優勢的做法。

1992年,我第一次在中國做生意時,上海的街道上沒有多少汽車。人們騎自行車出行,靠人力運煤車給家裡供暖。今天,上海擁有令人驚歎的現代化天際線。數億中國人在一代人的時間裡擺脫了極端貧困。

美中競爭的中心是亞洲。中國要想取代美國的全球領導地位,就必須首先將美國從中國所在地區的領導位置上趕下來。未來幾十年,該地區將成爲全球經濟的主要引擎。我看到亞洲普遍渴望繁榮,渴望法治和大國平衡等穩定力量。然而,美國和中國對該地區的未來有着截然不同的願景。

如果華盛頓想要勝過北京並保持其領導地位,它需要接受幾個麻煩的事實。例如,美國不能過分強調作爲吸引力來源的價值觀。華盛頓在亞太地區過分誇大人權和民主原則的吸引力。根據我的經驗,我發現美國宣傳其政治價值觀的做法在這個地區根本沒有說服力。在亞洲,個人權利的概念與對集體權利的支持是平衡的。

在與中國的長期競爭中,美國的全球聯盟網絡是其不對稱優勢。如果美國圍繞與中國的不斷對抗來制定外交政策,那麼它將很難找到追隨者。維護這個網絡需要持續的關注和追求共同利益。這就是美國領導人和有抱負的領導人的言論表態至關重要的地方。宣揚新冷戰或世界兩大經濟體完全脫鉤,這樣的意識形態言論會造成美國與其合作伙伴產生距離。

我們是在爭奪相對權力,而不是絕對權力,這與共存的概念是一致的。通過外交途徑與中國直接對話是探索這種共存條件的途徑。接觸不是軟弱,也不是投降。這是對現實的承認。美國有能力保持戰略耐心,即便在堅定捍衛我們的利益和原則的時候。

相對於中國,美國在整體國力上保持着領先優勢。美國的政策制定者應該抱着這些優勢帶給我們的信心採取行動,而不是用糟糕的歷史類比來爲那些在國內造成自我傷害、在國外導致與盟友產生分歧的政策辯護。(編譯/劉宗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