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陽:協同破局“內卷式”競爭

企業間競相壓價,人才爭奪白熱化,產品同質化氾濫,利潤空間越縮越小,最終導致整個行業利潤下降、創新乏力……近一個時期以來,“內卷式”競爭成爲熱詞,許多行業和企業深陷價格、市場份額、人才等無序低水平競爭。目前,各方也充分認清其對經濟發展的危害,千方百計地綜合整治“內卷式”競爭。

內卷本質是同質、低效的消耗戰,反映的是市場信號失真、創新生態板結與考覈機制短視。市場層面,信息繭房加劇了行業“羊羣效應”,失真的市場信號無法讓企業作出正確判斷。比如,當人工智能概念火爆時,某城市半年內涌現的200餘家人工智能初創企業中,其中90%因缺乏核心技術淪爲“PPT公司”。機制層面,知識產權的保護力度不夠,當抄襲比研發更易獲利,企業自然選擇“走捷徑”,“創新不如抄襲”使企業不願付出鉅額投入攀登技術高峰。

破解這一困局的關鍵,在於推動競爭邏輯從零和博弈轉向價值創新,通過技術突破、業態融合和制度創新,在增量市場中構建差異化競爭力,並實現長期穩定增長目標。實現這一目標,需要從制度機制、產業佈局、市場監管、企業引導等方面協同發力。

在制度機制方面,應建立創新導向的考覈體系。政府需構建多元化評價體系,大幅提高科技創新、綠色發展等指標在政績考覈中的權重。例如,江蘇省試點“質量GDP”考覈後,高新技術企業數量3年增長40%;浙江省建立“創新飛地”政策,允許企業在上海、深圳設立異地研發中心並享受稅收減免,帶動省內傳統產業重複投資下降18%。同時,建立容錯糾錯機制,鼓勵官員敢於嘗試、勇於擔當,爲改革創新提供製度保障。

在優化產業佈局方面,要構建錯位競爭新格局。依託雲計算、大數據等數字信息技術,建立全國性的產業投資大數據平臺,實時監測各行業產能利用率、投資熱度等信息,精準引導產業投資,爲政府和企業提供科學決策依據,避免同質化競爭。同時,推動區域間產業協同發展,形成優勢互補、錯位競爭的產業格局。例如,廣東省佛山市上線產業大數據系統後,精準識別光伏行業投資過熱信號,避免重複投資。

在強化市場監管方面,加大知識產權保護力度,營造公平競爭市場環境。建立健全知識產權快速響應機制,縮短侵權案件處理週期,提高侵權成本。同時加強對創新型企業的知識產權培訓和服務,提升其自我保護能力。

在規範企業行爲方面,引導企業聚焦核心競爭力,推動轉型升級,打造差異化競爭優勢。政府可設立專項基金,支持企業進行技術改造和產業升級,特別是對傳統產業進行智能化、綠色化改造。此外,應加強行業自律,推動企業建立公平競爭、合作共贏的行業生態。

只有各方協同,助企業從規模擴張轉向價值深耕,構建差異化生存能力,才能從“你死我活”轉向“共同成長”。(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唐山學院會計學院院長 劉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