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員提油救火 急診窘境何時休
近日因流感與諾羅病毒大爆發導致醫院急診大塞車,引爆基層護理師怒火,並燒向衛福部。對此,筆者以急診室的「常客」身分提出幾點看法。
首先,筆者過去曾陷入昏迷指數三的危機,對於醫護人員的救命之恩銘感五內;對於醫護人員近日忙翻天,還要被政治口水噴滿身,深感不捨。有次在東北角海岸附近聚會,身體突感不適而陷入昏迷,被送去礦工醫院,因爲醫院設備不足,慘遭拒收;然後被救護車送去基隆長庚醫院,先注射降腦壓藥物以提高存活機會;再由救護車將筆者轉送到「醫學中心」等級的林口長庚醫院,被判定是昏迷指數三,與死神搏鬥。折磨多時,筆者終於恢復清醒,雖然逃過死劫,卻也留下後遺症,這已是不幸中之大幸。
其次,衛福部長與次長試圖遮掩急診室的窘狀,根本是「提油救火」,讓病人與家人「火冒三丈」。急診室病人與家屬心中的恐慌,衛福部無法感同身受,更遑論「視病如親」;只會提出冷冰冰的數字,告訴國人醫院有牀位「只是在他處」,不知民間疾苦。
衛福部次長甚至冷言冷語嘲諷醫生「小腦袋」,讓醫生大嘆「不如歸去」;部長邱泰源想滅火,趕緊「突襲」五家醫院急診卻被踢爆「作假」,醫院事先早已接到訊息,大家一起演戲,供媒體拍照塑造假象,令人瞠目結舌。
其三,Netflix韓劇「重症外傷中心」點出醫院主管只在意營收成效。然而現實醫療環境中,急重症科的確常賠錢,亟需政府提供資源,別讓急診室自生自滅甚至關掉部分病牀。生命無價,健保應提高急重症的給付,別讓臺灣的急重症病人求助無門、別讓急重症醫生孤軍奮戰!醫生的養成過程要求「冷靜」而非「冷血」;急診醫生會向衛福部高官反應困難,是要「求助」而不是「受辱」。
衛福部官員若只是要「遮掩問題」而非「解決問題」,甚至是想「解決提出問題的人」,會讓國人反感!急重症醫療困境非一日之寒,官員請用積極作爲迴應民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