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山打牛!溫縣人民醫院首用……

手術是不是安全?如何解決鈣化斑塊?

面對患者和家屬的疑問,溫縣人民醫院心血管內科二病區副主任張福慶形象地解釋道:“我們所使用的並非傳統的切割工具,而是一種能夠‘發功’的衝擊波球囊。一旦它到達鈣化部位,就會釋放出精準的脈衝波——就像武俠小說裡描述的‘隔山打牛’技巧一樣,只破碎堅硬的鈣化斑塊,而不損害正常的血管組織。”

3月1日,溫縣人民醫院心血管內科二病區團隊在冠脈鈣化病變治療領域取得了重要進展,首次將“衝擊波球囊技術”應用於臨牀實踐,爲一位複雜冠脈鈣化病變患者成功實施了介入手術。

該名患者是一位66歲的女性,患有冠心病長達6年,並曾接受過冠脈支架置入術。近一個月來,她頻繁出現活動後胸悶、心慌的症狀,且症狀逐漸加劇。於是,在2月24日來到該院尋求治療。通過冠脈造影檢查發現,她的左前降支近段存在90%的重度狹窄,並伴有嚴重的冠狀動脈鈣化現象,原有的支架未能良好貼壁,左主幹分叉處的鈣化病變導致明顯的殘餘狹窄。

面對這種複雜的病情,心內科介入團隊經過詳盡評估並與患者家屬充分溝通後,決定採用“衝擊波球囊技術”作爲解決方案。據心血管內科重症監護室副主任楊登峰介紹,冠狀動脈鈣化是冠心病介入治療中的一個重大障礙。傳統治療方法如高壓球囊擴張和切割球囊等,由於鈣化斑塊異常堅硬,往往難以有效擴展血管,容易造成支架貼壁不良及術後再次狹窄等問題。“衝擊波球囊技術”則能將高頻脈衝衝擊波能量精確傳遞至鈣化病變區域,在不傷害正常血管的前提下,“震鬆”並破碎深層鈣化斑塊,從而提高支架貼壁的質量,減少再狹窄和血栓形成的風險,改善患者的長期預後。此技術具有創傷小、安全性高、效果顯著的特點,目前被推薦爲治療中重度冠脈鈣化的首選方案。

爲確保患者的安全和手術的成功,此次手術由該院胸痛中心的專家與介入團隊共同完成。該團隊在複雜冠脈病變介入治療方面有着深厚的研究背景,常規開展包括冠脈血管內超聲、卵圓孔未閉封堵術以及主動脈球囊反搏技術在內的多種精準介入診療項目。在手術過程中,專家們操作精細,利用衝擊波球囊準確地作用於鈣化病變位置,通過釋放高頻脈衝能量逐步擊碎鈣化斑塊。術後複查顯示,鈣化環得到有效鬆弛,血管彈性顯著恢復,支架貼壁情況理想,患者的胸悶症狀立即得到緩解。

“衝擊波球囊技術的成功應用不僅填補了我縣在此領域的空白,也標誌着我院心血管介入治療體系向着更加精準化、微創化的方向邁進了一步,爲本地冠心病患者提供了更安全、高效且優質的醫療服務。”張福慶說。

溫縣融媒體中心記者 崔新娟 通訊員 任懷江 鄭雅文 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