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科普:艾滋病耐藥與服藥依從性:患者必知的科學應對指南
一、什麼是艾滋病耐藥?
艾滋病病毒(HIV)耐藥是指病毒通過基因突變,導致原本有效的藥物無法有效抑制病毒複製。耐藥分爲兩類:
耐藥警示信號:
依從性指嚴格按醫囑定時、定量服藥。研究表明,依從性低於95%時,耐藥風險顯著增加。
漏服的危害:
依從性不足的後果:
記住:耐藥雖棘手,但通過科學管理和規範治療,艾滋病已成爲可長期控制的慢性病。堅持服藥,是對自己健康負責,也是對社會防艾的重要貢獻!
瞭解更多:可通過各地疾控中心或醫院感染科獲取個性化用藥指導。
#艾滋病#
晚上參加了一個小的艾滋病耐藥管理的學習會,總結一下我自己的觀點就是:看經濟情況選藥;選完了就好好吃藥。
醫生的職責是看病,不是賣藥,所以我也不爲任何一個抗病毒藥站臺。選什麼,關鍵在患者自己。當然,醫生的職業是幫你排除禁忌症,免得你踩雷,而不是給你推銷哪個藥就好。
完了讓AI幫忙科普一下規律服藥的重要性,以示重視。上面ai也推薦BIC/DTG,那沒辦法,可能網頁上就是這些藥信息多,事實上臨牀也確實會有一定的偏向。但不是每個人都用的起,怎麼辦。那還是國免藥抗病毒就夠了。
那選擇低耐藥屏障的方案,怎麼保證6個月治療成功。實話實話,保證不了,就像開盲盒,沒有耐藥檢測的情況下,誰也不知道患者對藥物的反應怎麼樣。只能勤檢測、觀察療效。
如果實在經濟有限,選擇了efv的方案怎麼辦。
那第一,提高對患者的教育,一定要按時服藥,改成睡前服藥;新發患者給依非米替的方案,減少服藥片數,方便服藥。如果病載小於10的5次方,選利匹韋林也可以,副作用會更小。艾諾韋林、多拉韋林就算了。有錢吃艾諾韋林就可以換成整合酶了。但艾諾、多拉說自己在血脂體重方面的優勢爲主推,看情況也是可以選。反過來講,BIC一直在撇清和弱化對體重、血脂方面的影響。藥廠都是這樣的,肯定是自誇自賣。
至於事實,老百姓感覺的事情不叫事實,參考前面醫生說集採藥不好“被打臉”的事情。個人感覺怎麼能算臨牀證據。
其次,如果患者家屬已經知道他有這個病的話,讓家屬監督副服藥。
副作用方面最主要的是過敏和肝損。過敏沒辦法,只能放棄;治療初期一定是積極檢測肝功能,前三個月每個月都查一下肝功能,也是對患者的保護,輕的轉氨酶升高,給護肝藥;太高的肯定還是換藥;另外efv有中樞神經系統毒性,失眠、或者頭痛,可以用中醫藥輔助調理。總的來說,是要保證服藥的依從性,不能隨便漏服或者停藥。
第三,及時複查HIV RNA,服藥後第一次月第三個月第六個月都複查RNA和cd4.如果病載一直降不下來,再改爲克力芝。你好好服藥,耐藥的情況可能真沒那麼多。沒必要杞人憂天。
最後,想表達一點,假設病載控制可以的情況下,cd4比較低,可以嘗試中藥,這個方面我有信心,補中益氣湯打底就可以,抓核心就是大劑量黃芪,60g起,90g,120g都可以。不過黃芪90g的時候方子一般就到了四五百一個禮拜了,價格是個問題。還真不一定非得換抗病毒藥,指南共識本來也沒推薦換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