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歲女子腦藏“乒乓球” 駐馬店市中醫院腦外科顯微精準“拆彈”

全媒體記者 樑翊韜 通訊員 陸若希

3月4日,一位患有鞍結節腦膜瘤的患者關女士,在經過駐馬店市中醫院腦外科手術治療後,成功康復,順利出院。

此前,36歲的關女士,24年中旬開始頭痛。右眼視物逐漸模糊,一直持續到春節,也未見好轉。2025年2月初,關女士右眼僅能感知模糊光影,嚴重影響日常生活,在家人陪同下來到駐馬店市中醫院腦外科就醫檢查。

磁共振檢查顯示鞍結節處生長着一個乒乓球大小的腦膜瘤,如同埋在大腦底部的"定時炸彈",嚴重壓迫視神經導致右眼僅存光感,同時與大腦前動脈、視交叉等重要結構緊密粘連。同時,患者還合併高血壓、糖尿病等基礎疾病,血糖值一度測不出,手術風險陡然升級。

神經外科迅速啓動多學科會診機制,調控血糖,嚴密監測血壓,爲手術創造最佳條件。術前規劃採用冠狀瓣切口,在高倍顯微鏡下實施"拆彈"行動。術中發現大腦前動脈及前交通動脈包繞於瘤內,視神經視交叉及垂體明顯受壓,部分包繞。

主刀醫生憑藉豐富的解剖學知識和嫺熟的顯微操作技術,逐步分離腫瘤與血管神經的粘連,最終實現腫瘤近乎全切,同時完好保留所有重要結構。術後恢復良好,右眼光感較前強烈,左眼視物模糊好轉,無出血及梗死,無尿崩,四肢活動正常,好轉出院。

駐馬店市中醫院腦外科醫生表示,鞍結節就像是大腦底部的戰略要地,緊挨着視交叉,那裡是視覺信號的交通樞紐。因此鞍結節腦膜瘤的主要症狀有頭痛、視力視野改變及內分泌功能紊亂。若出現不明原因頭痛、視力下降或內分泌異常,應儘早進行影像學檢查,避免腫瘤長成"定時炸彈"。(編輯 李宗文)